“稍洗三生勤”的出处是哪里
“稍洗三生勤”这句诗背后藏着的是一个关于忙碌与静心的故事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我们每个人都是“披衣有忙事”的赶路人,但陈与义告诉我们:再忙,也要给自己一个“稍洗三生勤”的时刻。这不仅是对忙碌的调侃,更是对内心的一份温柔。就像喝茶不一定要用最名贵的茶叶,静心不一定要去深山古寺,只要在日常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片刻宁静,就是对生活的最好犒赏。
有人说:“工作这么忙,哪有条件去静心?”其实不然。宋代诗人苏东坡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:“无事此静坐,一日似两日。”闲适并非逃避,而是一种生活智慧。我们可以试着每天抽10分钟,放下手机,静静地读本书,听听音乐,或者只是发发呆。正如陈与义烧一炷香,我们也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这样的小确幸。
再想想,古人所谓的“三生勤”是什么?不过是重复了千百遍的日常。但正是在这些看似单调的时光里,他们寻找到了生命的韵律。就像陶渊明在《饮酒》诗中所写: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”生活不需要太多华丽的点缀,只需要一颗懂得享受当下的心。
所以嘛,与其追求轰轰烈烈的生活,不如学会在平淡中咂摸出滋味。这或许就是诗人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吧!
“稍洗三生勤”出自宋代陈与义的《早起》。
“稍洗三生勤”全诗
《早起》
宋代 陈与义
竟夜闻落木,雨歇窗如新。
披衣有忙事,檐前看归云。
初阳上林端,鸦背明纷纷。
我亦迫经课,日计在一晨。
再烧结愿香,稍洗三生勤。
群公持世故,白发到幽人。
幸不识奇字,门绝车马尘。
谁能共此窗,竹影可与分。
作者简介(陈与义)
陈与义(1090-1138),字去非,号简斋,汉族,其先祖居京兆,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,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(现在属河南)。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(1090年),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(1138年)。北宋末,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,同时也工于填词。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,却别具风格,尤近于苏东坡,语意超绝,笔力横空,疏朗明快,自然浑成,著有《简斋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