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时尚打扮 > “游童苏合带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游童苏合带”的出处是哪里

今天咱们聊的是唐代诗人顾况的《春游曲二首》里的“游童苏合带”。这句诗乍一听,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,但细细品来却意境十足!“游童苏合带”里的“苏合”是一种香料,带子飘逸,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活力。诗人用这句诗描绘了孩子们在春游时的欢乐场景,画面感极强!

那么问题来了,为啥古人如此痴迷于“游童苏合带”这种意象?这是因为古人对自然和童趣的向往,就像现代人追求“躺平”和“诗和远方”一样!

答案:古人通过描绘“游童苏合带”这样的意象,表达对纯真自然生活的向往。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展现了唐代文人的审美情趣,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。咱们现代人也可以从中汲取灵感,学会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童真!

“游童苏合带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游童苏合带”出自唐代顾况的《春游曲二首》。

“游童苏合带”全诗

《春游曲二首》

唐代 顾况

游童苏合带,倡女蒲葵扇。

初日映城时,相思忽相见。

褰裳踏露草,理鬓回花面。

薄暮不同归,留情此芳甸。

柘弹连钱马,银钩妥堕鬟。

采桑春陌上,踏草夕阳间。

意合词先露,心诚貌却闲。

明朝若相忆,云雨出巫山。

作者简介(顾况)

顾况(约727—约815)字逋翁,号华阳真逸(一说华阳真隐),晚年自号悲翁,汉族,苏州海盐横山人(今在浙江海宁境内),唐代诗人、画家、鉴赏家。他一生官位不高,曾任著作郎,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,贬饶州司户参军。晚年隐居茅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