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时尚打扮 > 革兰氏染色的程序和结果

革兰氏染色的程序和结果

革兰氏染色的程序和结果

革兰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分类染色方法,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(G+)和革兰氏阴性菌(G-):

1. 初染 :

使用结晶紫染液对细菌涂片进行染色,染色时间为1分钟。

初染后,细菌被结晶紫染成紫色。

2. 媒染 :

用碘液(碘-碘化钾溶液)覆盖涂面,染色约1分钟。

媒染后,结晶紫与碘在细菌细胞壁内形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,使细菌更易于观察。

3. 脱色 :

用95%的乙醇进行脱色,脱色时间约为20-30秒。

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,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,遇乙醇或丙酮脱色处理时,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,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,仍呈紫色。

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,不含类脂,乙醇处理时会出现缝隙,结晶紫与碘复合物被洗脱,细菌呈现无色。

4. 复染 :

使用蕃红染液或沙黄复染30秒。

复染后,革兰氏阳性菌仍呈紫色,革兰氏阴性菌则呈现红色。

染色结果 :

革兰氏阳性菌:细胞壁呈紫色。

革兰氏阴性菌:细胞壁呈红色。

通过这一系列步骤,可以在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细菌的形态、排列及某些结构特征,从而进行分类和鉴定。
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
革兰染色液的配方是什么?

革兰染色法的历史背景是什么?

革兰染色法在微生物学中的应用有哪些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