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时尚打扮 > 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四个阶段

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四个阶段

风险分级管控程序四个阶段

风险分级管控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四个阶段:

1. 危险源识别 :

广泛发动企业,全方位、全过程排查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点。

包括生产系统、设备设施、输送管线、操作行为、职业健康、环境条件等方面存在的风险。

2. 危险源分级 :

对排查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,确定风险类别(如泄漏、火灾、爆炸、中毒、坍塌、坠落等危险因素和高温、粉尘、有毒物质等有害因素)。

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,将风险分为1、2、3、4级(1级最危险,依次降低)。

3. 风险控制 :

企业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,将风险点逐一明确管控层级(公司、车间、班组、岗位),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、责任人和具体的管控措施

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、物理工程措施、在线监测措施、视频监控措施、自动化控制措施、应急管理措施等,并形成“一企一册”报当地安监等有关部门备案。

4. 效果验证与更新 :

公布企业的主要风险点、风险类别、风险等级、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,让每名员工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、应急对策。

对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,标明主要危险危害因素、后果、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、报告电话等内容。

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工作场所、工作岗位,设置报警装置,配置现场应急设备设施和撤离通道等。

将风险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相邻企业单位。

建议:

企业应定期对风险分级管控程序进行审查和更新,确保其有效性和符合最新的安全标准和法规要求。

通过培训和教育,提高员工对风险分级管控的认识和执行力,确保每个员工都能按照程序要求履行自己的职责。
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
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有哪些管控措施?

风险分级管控卡的四个内容是什么?

风险分级管控应包含哪些具体内容?

林业动态信息